第十一章 心上秋(2)
谢夫人亲切地赏了儿媳妇一匣丰厚的见面礼,吩咐儿
:今儿天气好,你陪荨儿去城外的枫
山走走吧,听说山上枫叶都红了,你们不久就要离京,趁这时节好好散散心。
谢瑾却恭敬:母亲,孩儿恐怕还是得去西京校场,这批新兵得
练得像个样
才好带去北境如今天气转凉,北边不久就会降雪,一旦大雪封山,路就不好走了。
谢戟目光一直在谢瑾略有些发红的一边脸颊上打转,闻言瞪了谢夫人一,瞎安排什么,正事要
。说罢,很和气地问沈荨:荨儿没什么意见吧?
沈荨忙:自是军务重要。
谢夫人无奈,只得携了沈荨的手,笑:我在淡雪阁那专门给你扩了一间书房,就在云隐书房隔
,一会儿我领你去瞧瞧。
早膳后,谢瑾领着祈明月骑去了西京校场,谢夫人因要
理家事,把沈荨领到淡雪阁后坐了一会儿就走了,沈荨在自己的书房
写了两封信,想了想,推门
了隔
谢瑾的书房。
他的书房应该也是不久前重新翻新过,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书案书架与她书房里是一样的,这会儿还散发着梨木淡淡的清香。
东边的屋角放置着半人的沙盘,沈荨走过去看了看,里
是北境一线山形地势的微缩模型,正中的关隘
正是望龙关,周围山势起伏,蜿蜒盘旋,上至关外樊国疆土,
至望龙关
的靖州城,都是毫纤毕现,栩栩如生。
沙盘上方的墙上挂着一张崭新的北境地图,沈荨瞄了一
,便知是最近重新绘制过的,几次与樊国
战中新开辟的战场都被重
标示了
来。
西边的墙上,挂着两副字画,都是谢瑾自己的笔墨。
右边一幅画是《山牧雨图》,图中山林染翠,烟云漠漠,细雨霏霏中曲涧雾
,隐见牧人骑
而归,其用笔时而墨洒,时而细
,
淡相宜,极有意境。
右角
的题跋是一首五言:烟霞
广树,碧叶绣清安。新绿又一年,携雨看山归。
谢瑾这人,画技诗作也都还不错,有时还颇有文人雅士的隐逸
怀。
沈荨目光转到另一幅字画上。
左边的《题望龙关》画的是北境骑龙山脉中的望龙关,泼墨写意,只寥寥数笔,雄关漫,万壑千嶒,锋凛气势便扑面而来。
左上角题跋是一首七言:关山冷月孤雁,烽火
缨金鼓急。晓动寒林飞将
,驰
横戈千嶂里。
沈荨心起伏,凝目瞧着那幅《题望龙关》,
睫掩
,半晌方才微微一笑,去瞧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册。
指沿着书籍一册册
过,在一本简单装订的书上停了
来,沈荨犹豫片刻,
这本书册。
谢瑾有随手记叙的习惯,这本线装书里装订的,便是他的一些散笔。
她饶有趣味地翻着,角不觉微微翘起,眉
俱柔。
也许记叙的人自己并没有察觉,但在这书页里,随都可发现一个人的痕迹,她隐在字里行间,栖
在时光的各个角落里。
洪武二十七年冬,大雪封山,粮断绝三月有余,存粮已近告罄,三军饥寒
迫,吾令人张弓猎禽,然极寒之地,难觅其踪,吾忧思辗转,彻夜不得眠。未等山穷
绝之日,荨竟令人劈山碾冰,粮被冬衣,载车以达,此雪中送炭之恩,实重逾泰山也。后
临冰消,吾去信表恩,荨只回:不足挂齿。吾甚
怀。
金秋九月,獒龙沟大捷,荨率荣策营将士与吾军会师,是夜篝火熊熊,荨与左将拼酒,酩酊大醉,竟仗气使酒,霸占吾之营帐,吾不得已,遂与左将同帐,其酒气熏天,鼾声如雷,吾睁至天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