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不【求月票!】
冬日的树,萧瑟寂寥。
姜星火用树枝继续写了几个字,随后解释。
“剩余工酬,就是当大明的国民财富增到一定规模时,手工工场主阶层为了安抚手工阶层,维持生产过程稳定,从‘剩余’这块大西瓜上面,所切
来的一小块西瓜。”
闻言,卓老的
神里,闪过了一丝明悟。
“也就是说,利差与剩余工酬,在分由手工业/工业这
分‘剩余’时,是此消彼
的关系,如果剩余工酬为零,也就是只有生存工酬的时候,利差将达到最大,反之亦然?”
姜星火微微颔首。
剩余工酬的本质,是手工工场主阶层把一分剩余割给手工阶层,这就相当于西瓜已经
来了,然后西瓜的所有者切一刀名为“成本”,剩
的就是“剩余”,而给手工阶层多少西瓜,那就不仅看人怎么分了,更在于西瓜刀在谁手里?
——————
密室中,气氛凝重无比。
“咳咳咳”
郑赐装模作样地咳嗽了两,
帘低垂,看向了
旁的黄福。
而此时的黄福,却没有他想象中的面那么难看。
理说,姜星火所提
的工业国设想,既没有废除田地独有、租佃关系,也没有向外开疆扩土或是减少人
,而是走了一条全新、并且能自圆其说的
路,这无疑是打了黄福的脸的。
但是这位气度沉稳的尚书,此时却是陷了思索状态。
“黄尚书,姜先生的回答,可还令你满意?”
朱棣看着陷思索的黄福,笑
地
声问
。
黄福的思绪被暂时打断,不过他也并没有现急赤白脸的样
,反而坦
地回答
:“姜星火这个说法,确实是臣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甚至臣不得不承认,虽然听起来有些天
行空,但细细想来,却是有历史依据的。”
见黄福没有一味地为了保全面而反驳,朱棣的心中,反倒对这位能力
众的尚书多了几分赞赏。
“工业化,臣以为未必不可行,毕竟南宋与元朝,在江南都曾发展过这极度繁荣的手工业,而且都走的海贸的路
,只不过非是朝廷一力主导的。如果真的能成规模成
系地建立起来,再
合大明的军队,从海外诸国获得原材料、粮
,并且销售商品,确实是一条不用在大明国
纠结于人地矛盾的路
。”
但黄福随即话锋一转。
“但臣经过思考,还是认为这条名为工业化的路,有两
尚未解释清楚的关键之
如果无法解释,恐怕还是不能实施,毕竟,这关乎到我大明的千秋万代!”
听了黄福这话,朱棣也有些重视了起来。
既然黄福承认了工业化路,确实跟以往任何一条解决人地矛盾的
路都不相同,那么黄福接
来提
的两
问题,一定是经过思考的。
毕竟在六尚书中,黄福的能力,绝对算得上
尖。
或者说,这已经是大明帝国能够放去独当一面的
级官僚了,无论是人品、气度、手段、
界,都是第一档的存在。
黄福思熟虑后提
的问题,一定是值得重视的。
而黄福看着对姜星火所提路极为关心的朱棣,哪怕他表面上波澜不惊,也不禁
叹,姜星火在皇帝心中的分量,竟然如此之重。
再怎么掰着手指算,黄福也没见过有哪个人,能让朱棣如此尊敬。
甚至可以说敬若神明!
就在黄福心
叹之时,吏
尚书蹇义忽然问
:“黄尚书所说的,可是抑制兼并?”
旁边,见父皇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朱炽帮忙不
痕迹地
:“蹇公的意思是,就如同大中小地主会
行田地兼并一样,手工工场主阶层,也会
行兼并?直到几个大的手工工场主,对某些商品形成榷(专营专卖)。”
“嗯?”
朱棣的眉蹙
,望向黄福,等待着他的答案。
人心贪不止,兼并自然永无止境,黄福所提到的,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臣所担心,正是这个。”
黄福迎着皇帝的目光,了
。
“没有了田地,不代表没有兼并。”
而密室的大明帝国决策层,显然也都对姜星火的回答极为在意。
如果解决不了工业时代的兼并问题,那么对于大明来说,还不如不搞工业化。
毕竟,兼并的危害,实在是太过骇人。
——————
天聪明人的思路,总是殊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