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生意上门(1/2)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公司?哦,你是想学大王何?不是我说,你有人家脑瓜么?”郑燕红颇为不屑。

大王何是时正当红的策划人,不过策划这个概念还没有行开来,所以大家都俗称他为大王。

知识分,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医生,家稳定,外公外婆在宝岛,时常还能寄些金过来,现在来讲,这是一个中产家

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毕业后被分到北京一家化工厂从事技术研究工作,在当时来看,他的收也算稳定,自我觉还是不错的。

可是后来,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许多他往常看不起的同学邻居都发了财,他还拿着一个月五十六块钱的工资,慢慢的就有些不甘心了。

在他三十二岁那年,觉得自己已过而立之年,若是继续这么去,这辈恐怕就这样了,于是果断辞职海。

他先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搞发明创造,并用两包大前门买通保安混了全国新技术博览会,在这儿赚取了第一桶金。

随后一边销售他的专利产品,一边给企业提供经营策略咨询,时国家号召靠知识赚钱,何便登上《人民日报》成了一个典型。

他的一些的确不错,屡屡化腐朽为神奇;比如一家企业的杯滞销,找到何,他建议将杯印上京广铁路路线图,放在火车上销售,很快就销售一空。

他还利用伊拉克战争的,建议一家企业将台灯设计成国者导弹的造型,在香江销售,结果又是大卖。

浙江一家快要倒闭的火加工厂,他的建议将火开发成罐销售,结果又盘活了这家企业,他也收到了企业10万块的酬金。

如今正是何最红火的时候,他不断接到各地政府和企业的邀请,走遍了全国行各巡讲。

最火的明星刘晓庆场费是四万块,何场费就已经开到了起步两万块,如果企业老板想请他吃饭,还得拿号排队并再加上三万块才能搞定。

不过何能有这么大的名气,还是托了历史环境的福,用博士的话来说就是,是中国商业领域的野蛮时代,只要胆够大、敢闯、再加上稍微一运气和灵光,就能赚到钱。

然而这状况不能持久,等商业竞争逐渐激烈的时候,何野路就不吃香了。

所以几年之后,他就因为拿了人家的钱不办事、也不给退钱,被人报警告他诈骗去了。

等他来的时候,江湖上已经没他的椅了,叶茂中、王志纲等新一辈更科学的策划人取代了他的地位。

“嗨,何东西没啥可新鲜的,就是占了时代的便宜而已!我要是,肯定比他更!”李明浩知场,所以并没有被他的名气吓到。

“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要是找何来给你的咖啡馆,他最多也就是让你改个名,甚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1】【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