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2/2)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可不是一般的正字,是当今皇上的年号雍正的正,他查嗣先有“正”,后有“止”,是和居心?莫不成是想弑君!

大臣们很是忐忑的挨个走了去,鄂尔泰、张廷玉和隆科多站在了第一排,张廷玉尖的看见了被砸在地上的折,他犹豫了一,终究还是耐不住好奇心,走上前将折捡了起来,打开翻阅。

这是一封告发大臣的折,是纳喇氏的一位三品官的大臣,参汉人大臣查嗣。查嗣于康熙四十七年中士,翰林院编修,庶吉士。查氏一门兄弟四人皆为,可谓是清贵的读书门第。雍正元年,查嗣由隆科多荐举,特令在廷行走,授阁学士,兼礼侍郎衔。蔡珽又复荐举,授礼左侍郎,加经廷讲官。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外间一片哗然混中,只听见间里突然响起了茶杯重重砸在地上的声音,随即传来胤禛的暴怒声。这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了,闭回到座位上,装作无事发生。

考题第一题是“君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第二题“正大而天地之可见矣”;第三题“其旨远其辞文”;第四题“百室盈止妇宁止”。

题目无害,可有心人便加以编篡,说试题中先有“正”,后有“止”字,便传说他以“维民所止”为题,此句自《诗经·商颂·玄鸟》:“畿千里,维民所止。”

是以,查嗣是隆科多一派大臣,且官途顺畅,今年乡试,他任江西正考官。

特别是,前朝灭亡虽百年,可民间仍有反清复明的言论,先皇也颇为忌惮,多次为此大动肝火,不惜以雷霆手段加以杜绝,最名的一桩事件便是康熙朝的明史案,当时牵连颇大,湖州太守谭希闵才上任半月,还没清是怎么回事就以隐匿罪糊里糊涂地被绞死了。凡校书、刻书、卖书以及书中牵连人名者一律丧命。《明史》案冤死者七十余人,死者妻大都发边疆。

雍正本就忌惮汉人的博学多智,他推崇儒家文化,又嫉妒汉人文化厚。尤其科举以来,朝为官的汉人逐年增多,满族的八旗弟却不思取,朝中竟大半以上都是汉人,可是这是满人的天!怎么能让汉人压过了满人?

荒谬的言论起先只是在江西有些苗,也不知这话是从官场传到了民间,还是从民间传到了官场,总之,被他的死对纳喇氏利用,狠狠参了他一本。

苏培盛从来,脸不太好看,衣角还有被茶波及的污渍,“各位大臣们,皇上有请。”

雍正本就多疑,此案涉及又如此,他稍一思便不寒而栗,他看向隆科多,查嗣是隆科多举荐的,蔡珽也举荐过他,那么,隆科多是否知呢,蔡珽又是否参与其中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