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liu言四起(1/3)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斥候几乎损失殆尽之后,一支支武军只能固守城池待援,但他们等来的,只是满腔复仇怒火的明国大军。

一般来说,守城比攻城要省不少力气,许多名将都不喜攻敌人的城池,因为守军凭借城墙和守城械,能够给攻城一方造成大的伤害。

但是武军先锋军发现之前攻明国城池很容易,现在被对方攻也不难。

一座城市的易手时间,基本上不超过三天。

武军攻明国城池容易,是因为吕正心暗地里给北方各城城主命令:“武军攻到时可以投降,不算投敌,只要在适时反正即可。”

而明国很容易攻城池的原因,则有三个。第一,城民众与城外明军里应外合;第二,斥候、信使、征粮小队不断被杀,造成了武军士气低落;第三,攻城明军的数量远超武军,往往是数万对数千。

这三个原因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如果不是第三个原因,城民众未必有胆反正;如果不是第二个原因,武军也不会等到数万敌人兵临城才知势不妙。

甚至有一支武队在最前方的城池固守待援,却一直没有受到攻击,最后派信使向周围几个城市的友军求援,才发现那几个城池竟然在一个星期前就已经被明军收复,他们的城市已经成为了一座彻彻底底的孤岛。

当那支武军想要逃跑的时候,被以逸待劳设埋伏的明军一举成擒拿,全军覆没。

不到一个月时间,武国之前气势汹汹的攻势被完全瓦解,攻的几十个城市,也全被明军收复,反而损失了近十万的队。

这一仗之后,萧山军衔前的“代理”两个字就被去掉,不过同时去掉的还有“大元帅”三个字,他被责令带亲卫回七星城述职。

一般在战时回去述职,结果可以预见,不是被砍,就是剥夺军职一个虚衔贵族,反正在军队中不会再有之日。

而这次任命的大元帅,武王终于没有任人唯亲,选择了左骁卫大将军李错。

李错也因此成为了武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武国王族之外的异姓大元帅。

成为元帅之后,他第一次召集将领就是分析上一次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其实只有一个原因,就因为少了雇佣军。

在对翔国作战时,有很大一分翔国人组成的雇佣军,充当了武国大军的耳目。

无论是对翔国的地形,还是守城方的优势劣势,他们都是了如指掌,自然也给了武军更佳的攻击选择,如果翔军要来偷袭,他们也会抢先知并提前报告。

当时武国正规军与雇佣军也是相互合,正规军攻城市,雇佣军负责扫乡镇,那时正规军的信使跑个上百里都别想看到一个活人,更不用说被伏击。那时也不用征粮队去征粮,光吃雇佣军上缴的那分就够了。

正因为两者相互合,几乎没给翔国人留任何抓漏的机会。

而现在武军分散兵力,狂攻明国各大城池,但是对城市附近的乡镇,却没有行任何扫,这样斥候、征粮兵被伏击就非常正常,最后也直接导致了这次武军惨败的恶果。

李错的一席话,说的人人默然。

毕竟萧逸飞大元帅不明不白地被翔国刺客刺杀之事,疑实在太多,如果翔王真有胆杀萧逸飞给翔国人报仇,那他就不会与武国大军里应外合,破了这古都城;

而之后那八千左武卫的表现同样很奇怪,理来说,他们是萧逸飞真正的嫡系,见到大元帅被暗杀,他们最正常的反应应该是屠了古都城王城,将所有带有翔国王族血统的人杀个净净,可他们只是带了萧逸飞的尸一路往南,直接跑回了泽

大王的表现一样令人到摸不着脑,理说一国大元帅在获得如此大的功绩后被暗杀,至少应当举行国葬来行悼念,但是大王只是追封萧逸飞为梁国公,谥号守正,就再无其他任何赏赐;在接来的日里,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