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1/4)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树人辅政新君的变法推行得很顺利,时间转来到小康二年秋。

九月的一天,杭州府治所钱塘县。

即将三年任满的杭州知府张世鹏,在自己的府衙里,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这不速之客,正是一年多之前,还仅仅连县级待遇都排不上的姚启圣,但如今,他不但有应天府通判的职责在,而且就在一个月前,摄政王朱树人还额外给他加了个官,让他挂上了员外郎的衔,方便他随时外理财税变法事宜。

一年里面两次快速升迁,这要不是需要酷吏当恶人,断然是不会升这么快的。

所以,张世鹏在接到王府私里给他的信,说王爷要派姚启圣来浙江,协助他行废丁分籍的税制改革时,他就知自己这边被重视盯上了。

不过,既然王府至今还给他私信,那说明他本人绝对没有被猜忌,只是让他事谨慎,无则加勉,张世鹏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两人一见面,张世鹏也给了对方面:“姚先生,幸会,听说你升迁之速,着实令本官都羡慕呐。此番本官也要多多请教,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为王爷分忧。”

姚启圣知对方基也,其家族早年就是朱树人的铁杆盟友,所以完全不敢托大,言辞之间,都把自己摆在很低的位置。

这个张世鹏年纪跟姚启圣差不多,也是三十七八岁。他本人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当初甚至都没考过举人,是直接国监监生,得到了比照举人参加后续会试的资格。

而且当初张世鹏这个监生,甚至还是“荫监”,跟朱树人当年南京国监属于同一类型——只因他父亲是前兵尚书、前浙闽总督张国维,当初崇祯帝殉国之前,唯一被崇祯降职到南方地方上官的,逃过了一劫。

张国维曾经是沉廷扬的上司,在苏州时就是世,后来朱树人力推崇祯朝厘金改革时,张国维作为南京侍郎,也是主要的助推盟友。后来南京朝廷建立后,张国维也帮朱树人稳住了浙江的局面。

如果张国维本人还活着的话,如今应该已年过七旬了。不过他没能活那么久,四年前就过世了。

两个儿张世凤当初是正牌会试考中的,如今在朝中当工侍郎。次张世鹏稍微不争气一,屡试不中,前些年灭清的时候,恩科才中,好在后来升官快,留在浙江老家当杭州知府。

毫无疑问,张家兄弟就是因为老爹站队站得好,所以孙继续得富贵,被朱树人重用了。

但这也没什么问题,朱树人要稳定掌权,把老朱家的y染缓一缓,特殊时期当然要重用忠心的自己人。

他也知四书五经本其实没什么鸟用,只是一个牢笼志士的筛选工罢了。明面上吃相别难看、让天儒生相信这上升通还有用就行,实际上不重要。

张世鹏跟姚启圣初步沟通之后,很快就抛一个问题:“不知王爷为何今年唯独对我们浙江这边的变法,尤其重视呢?莫非觉得我们这边容易

本官自问这方面还算勤谨,录籍析产全落实得很扎实,不至于会比江西那边还差吧。”

姚启圣也不拿腔作势,很坦白的说:“王爷确实没发现贵省有什么不当之,无非是无则加勉。

去年应天府小惩大戒了一番,今年南直隶其他各府肯定是不会什么问题的。而且苏松常镇皆平原沃之地,也不存在山县平县的划分问题,况简单。

江西那边虽然多山,但九江府和南昌府地湖、赣江平原,也没太多复杂的问题,贫农百姓普遍也能有十亩八亩的田。

两府西倒是有几个县,略多些山区,土地不好集中,不过那些地方都靠近武昌了,而武昌是王爷起家之前的据之地,所以那边百姓大多被朝廷积威反复敲打。

王爷看来看去,今年试的范围,最容易问题的,还是你们杭州府了。浙江参加试的三府,湖州嘉兴全是平原,土地易于集中。

杭州府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