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政府并没什么不好的,但不能一直由文人掌权,时不常的也得由武人上台折腾折腾,这样能给国家带来不同的气质。假如当初洪金河跟着自己四征讨过,见过血杀过人经历过那些让人不忍直视的场面,他就可以在这方面为国家补上不足。
洪涛的这个想法又和中国的政治传统相悖,在历史上,一旦朝政被武人把持,那就离战不远了,这是大
分人的认识。从古代开始算,中国历史上确实也
现了很多次武人
政、引起大规模动
的实例。不过洪涛认为这
理解是片面的,也是对武人的误解。大家认为武人的
脑简单、脾气暴躁,对武人的印象还停留在
、掌中枪、护
一尺多
、哇呀呀怪叫一声的层面,总认为武人遇事喜
动用武力,没有治国的才能。
要是换一个规则比较健全的环境,这武人哪怕他再有战略
光、再有御人之
、再有
世枭雄的天赋,在金河帝国的制度
连上士都
不到,更别提当将军了,
本就没机会去染指国家的
理权。文人和武人的区分,在洪涛脑
里并不十分清晰,是否亲
经历过战争,这才是他比较看重的条件。帝国军人的学历也不一定就比帝国
低,谁更有文化还说不定呢。
会让您这么容易得手。那艘船好是好,可惜帝国目前造不了,它的龙骨是钢的。那几门大炮我也看了,确实厉害,皇家海军的舰炮如果遇上它,只有挨揍的份儿。但这也是个中月,好看用不上!那些铜壳炮弹里的火\药还得慢慢试验,李尧夫说即使有了您给的
方,那东西也忙不得。因为太危险,整个生产工艺里有一
疏忽,半个化工厂就没了。用我姑姑的话讲,您就是个彻
彻尾的坏
,连自己儿
都蒙……嘿嘿嘿,您别和我瞪
,这是我姑姑说的,我只是转达。”
没经历过战争的人,反倒容易动不动就用武力去威胁别人,因为他们对战争的觉都停留在书本上,没有直观概念,没有怕这个词儿。同时,没经历过战争的人,也有可能过于害怕战争,在应该采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时候畏缩不前,白白失去了好机会,或者被别的国家用战争威
。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远的不说,光是民国时期的那些军阀,就很好的诠释了武人政的后果。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算把
德底线直接拉成了负数,什么不光彩的办法都
来了,勾结外国人一起祸害本国人都不算啥大事儿,或多或少的谁都
过。从这一
上来讲,武人
政确实不合适。
“废话,老还没糊涂呢,能让自己儿
给算计喽?我当年就是听你姑姑的话听坏了,早就该带着金河多
去几次,让他也亲
会一
啥叫打仗。可惜现在后悔也晚了啊,我这么一个
经百战的皇帝,却培养
来一个没亲手杀过人的儿
,你说可笑不?”洪涛对泊蛟说的话
分认同,洪金河和伊一把帝国治理得确实不错,但还是有不足之
,就是他俩都没有从军的背景,属于学术派的领导人。
可再往想一想,难
的当时的中国由文人当政就能避免军阀混战、争相卖国的局面吗?显然也不太靠谱,说到底,还是没有一
合适的规则。不
是文人还是武人,都不知
自己应该待在什么位置上,也没有站错位置受到惩罚的顾虑,那还不就怎么痛快怎么折腾了。
这两况对于参加过战争的人来讲,发生的几率就会小一些。因为他们明白战争是个什么玩意,既不会胡
使用,也不会不敢用。如果一个国家的
理层里这样的人多一些,那国家的外
政策就会
适中一
,不穷兵黩武,也不会
弱可欺。
(未完待续。)
一说起金河帝国与大宋帝国达成的协议,泊蛟就一脑门官司。在这件事儿上不用洪涛自己坦白,他也能
觉
来伊一和洪金河都被这位老皇帝忽悠了,拿了一个好看不中用的玩意当宝贝,真正能很快提升帝国军事实力的
货却没搞到。比如说这
可以随
携带、还能连续发
的短枪;还有那
可以把炮弹打得很远、很准,又可以两个人背着满地跑的小炮。这两样东西连他这个海军
的人都能看
光明的前景来,伊一和洪金河就是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