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大明金主》呼唤支援~~~(1/1)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残酷的现实让小汤重新回到历史类的写作,开了《大明金主》。

作为针对《金鳞开》读者所发的单章,小汤颇有些心里话想跟大家聊聊。

小汤有段时间真的对历史文失去了信心。

先说这其中最小分的原因,收益。

都知大玄幻大仙侠可以改游戏,大都市可以改电视,大明星和炒票可以得打赏,推理灵异探险可以书……历史文的路在哪里呢?

打赏和订阅。

而其中打赏的收益是跟神格成正比,人心都喜锦上添而非雪中送炭。小汤的打赏是何等惨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只有一个在小汤死缠烂打卖萌之求来的盟主(目前还在继续死缠烂打中)。

再次一等的原因是声望。

不可否认小汤的虚荣心是很重的,这大概也是文青通病,总想有些支持者,即便是不给钱的。而历史文除了有数的几位大神,谁能知小汤呢?而要写到那度,又需要多么厚的机缘和气运呢?

小汤简直就是个透明人,实在让人有些绝望。

最后是对历史文写作本的失望。

现在只要披上古装就是历史文,几乎所有作者都会说:为了小说的文学创造,牺牲一些历史有什么关系?

的确,这是文学的特权。从姚雪垠到二月河,到网文诸君,大家都是在写小说而不是写论文。为了故事,完全可以虚构人,完全可以嫁接史实,选取多说法中哪怕少数派的说法。

这些小汤自己也在,也得心安理得。就如《金鳞开》中许多数据和资料,都是为了巩固立场,确保逻辑自洽而选取的。

然而这特权似乎被滥用得越来越厉害了。

之所以说是滥用,举个例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某位主角生于万历年间的松江府崇安县……松江一府三县,华亭、上海、青浦,这么基本的常识,有必要滥用“非论文写作”这个特权么?

如果说是把崇明县以今天的常识归于松江府,那还可以说无伤大雅的漏。或是没有注意青浦县的置、废、再置,并且县治改到了唐行,也可以理解。但是生造一个莫名其妙的县来,有必要么?

作为一名历史文作者,狭隘一些说,写明朝文的作者,《明史地理志》、谷歌地图、相关时期的大事年表,这三者不都应该放在收藏夹里随时对的么?

于是乎,读者说了:我是来看故事的,我不在乎明朝的松江有几个县;我是来看故事的,我不在乎明朝的举人去讨饭;我是来看故事的,我不在乎明朝的皇帝不姓朱……(以上纯属夸张举例,绝无影。)

小汤每每看到这些,就觉得贵圈之,实在无力混迹其中。所以,小汤真心觉得自己写得很认真,但正面反馈实在少之又少。

从人力资源理角度而言,这是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然而小汤终究还是回来了,《大明金主》稳固更新,也签了约。

是小汤想通了么?

恐怕未必。因为小汤还是不能接受挂羊卖狗——虽然人家写的可能本不是明朝,只是与明朝相似度较的平行空间。

是小汤治愈了考据癖么?

恐怕也未必。《大明金主》虽然草起家,及面比较小,但滴滴的生活细节都是尽量考据过的。

包括在万历之前,松江人无论天气冷都穿毡袜。以及各文中所提到的价,都是在万历数据的基础上合理推导来的——主要考虑隆庆开海的白银涌和钱禁开放所带来的影响。

还有生活习惯,商业习惯,语习惯,社会环境,都是采用冯梦龙的《三言》系统。冯梦龙本是江南士改行码字,所时代与主角相近,《三言》也都是嘉靖背景。考虑到农业社会变迁速度之缓慢,应该不会有烈的违和

小汤为什么回来呢?

第一,怀着对上一本仙侠的愧疚,小汤有义务从到尾完成一本小说。

第二,码字是小汤选择的工作,即便再不如意,也必须自己走完这条路。

第三,历史是小汤的真,是大学志愿的神投。尤其是明史和先秦史,当然,后者因为市场原因编辑不建议写。

第四,小汤的确适合写历史啊。

写历史文时总觉得有亢奋,一扫编造节的晦涩。

写历史文时总有梦幻,好像真的穿越到过去的时代,看那个时代的各随波沉浮。

写历史文时,历史就是活的。

如此这般,那些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退,自己就真能逃避么?

所以,还是回来安躁动的心,认真写自己的故事,画自己的世界,知心的朋友吧。至于人家年千万,卖各版权,咱们也没必要红。

呐,这里也不是聊天的地方,咱们到《大明金主》慢慢聊吧。

这将是又一段漫彩的旅途。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