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原来儒雅的另一面也是很犀利的(1/2)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四十三章 原来儒雅的另一面也是很犀利的

七月里的一个晚上,沐英与林复生回到府中,坐在那里开始吃晚饭,今晚的桌上有一样比较特别的餐,在一个雪白的冰盘之中叠放着十几片金灿灿的饼状,单看外观便是酥脆蓬松,仿佛应天的千层酥一样。

林复生用筷夹了一片放在嘴里,牙齿咬在上面,便是一阵咯吱咯吱的声音,沐英在一旁看到他的脸上很快就满足的表,便笑:“当地的扇着实不错,尤其是这样油炸来吃,虽然烹调的手法简单,然而味当真是好,家常这样吃,最是方便省事,当地白尼的桃仁夹沙扇也是独心裁,饭后拿来当甜很是合适。”

林复生也笑了,这夹沙扇确实好吃,里面包了桃仁、豆沙、白糖、玫瑰糖?、火末和松,也是用油来炸,不过却不显得油腻,有时候餐桌上也有这,一般都是吃过了正餐的饭菜之后,再拿一个夹沙扇包来吃,这一餐饭便是完满了。

林复生普通农家,本来是没有那么多说法的,那些大人家讲究一的,秉承前代遗风,在餐前往往喜吃一些瓜果甜,自己当年在家里的时候,别说餐前,就是餐后也没有什么甜收尾,只要吃饱就好,哪里有那许多程?后来与沐英在一起,沐英虽然不是个“不厌脍不厌细”的,不过对于饮也有自的偏好,他是喜饭后吃一的,心之类,总觉得这样才算是一餐的真正结束。

自己虽然不是很喜吃甜,不过有时候陪着沐英也吃一,觉得这程序居然也还不错,菜多是咸味,这个时候用甜味的来中和一,也算是增添了一新的味味十分丰富的了,更何况这夹沙扇里面还包了火末,从前只知金华火驰名天,到了这里才晓得这云也不输给金华的腌猪,鲜酥脆味十分郁,有这样一咸味的东西加在里面,甜也更有了味,这样的甜自己就很能够接受。

不过一想到这里,林复生便又有些犹豫起来,问:“将军,真的要那样吗?”

“嗯,什么?”沐英有些疑惑地看着他。

“明天的事……”

沐英很快明白过来,:“毕竟是陛的诏令,我们又能怎样呢?只能是遵行罢了。”

就在六月的时候,朱元璋了一谕旨,里面说:“不以为光复故,而以为手破天荒,在官之典册,在野之简编,全付之一炬”,简单说来就是焚书,将元代以前滇南本土的典籍史书一把火都烧尽了,将本地的历史记忆都抹成一片空白,就仿佛一个人失忆了一般。这一代的人当然是还有记忆的,学者会记住书册的容,普通人会记住历史故事,然而毕竟书已经没有了,一个有形的载消失,可以想象经过几代人之后,这些记忆终究会逐渐淡化,甚至几乎消亡,最后只有一民间传说来。

虽然不是刘基宋濂那样的经史大家,然而林复生也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那可是千古的骂名,如今朱元璋要沐英在这里焚烧典籍,将来的史书上会怎样记载呢?沐英岂不是会成为千古罪人?不过好在沐英只是烧书,不会杀当地的士人,否则可就更麻烦了。

然而林复生明白,沐英不能够违抗朱元璋的命令,为了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他必须对于朱元璋的命令严格执行,而且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还要积极地献计献策,比如沐英就提,不但要推广儒教和佛教,还要往滇南这片地方大举移民汉人,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1】【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