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老兵的ri记(2/7)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或者说,就像每天拿自己开涮一样,去取乐更多的老百姓们?

他记得,一九三九年,那时候的自己,还在和家人筹划着怎么从开封逃难。自己与他的生命,则压没产生任何集。所以,这倒也不能怪他。

他发现,这个日本男人虽说是个军人,但起任何事来,一直保持着一贯认真和细致。那本上的每一页纸张,都被笔直的钢笔线匀称地分割为左右两个分;再由一横线,在纸的了写日期和编号的栏框。

右边一侧,一行工整的文字记录着:

是说,未来很

他注意到,日本兵的日记倒并不是每天都在持写,而是断断续续的。有那么一,还直接跨过了一整年。也有几张纸页上,只有几句简单的话,字迹也比较潦草。

王良明拿手挨个指过去,数了数,一共七个人,全都是一航空兵的行。他们的姿势,和武藤平时标志的动作一模一样,各自都将一双手臂环抱在前,在战机群的前面呈一字排开。

还是说…役中国人?

他又开始读起了一页新的记录。在那一页的左边一侧,武藤没有写任何字,而是用铅笔勾勒了一架战机。

怎么个法?莫不成是说……他们能够扩张自己的领地,以后世世代代都能到中国的领土上来生活了?

王良明匆匆翻到了一页,不想再看见那两个字。但是他转念又一想,若就这么忽略过去这个问题,自己为一个中国人,对这事睁一只闭一只,怎么着

他回想了,记得上次那袋生从集市上买回来的时候,是带着壳的。武藤若要是来,得剥好一阵壳,得费上好一阵功夫。

“怎么又是‘支那’?”颇侮辱的称呼,挑动了王良明的神经。他心想,自己明明已经跟武藤说过这件事了。而且,在上的称呼都已经纠正过来的,武藤一落笔,怎么还是这个?

王良明不由有些生气,把本甩在桌上。可他却又猛然一想:北平,桥事件,两年后……

他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觉照片中男人的模样,除了比现在似乎要更年轻些、或者说,带了那么少年气以外;和平时在自己面前‘趾气昂’的架势,简直一模一样。以至于隔着张纸,王良明都能明显到那的油和痞气。

可能也是因为局势张,没有时间的缘故吧?王良明心想,同时继续翻看着后面的容。

那上面,也有战斗机,也有日军飞行员。只不过,相机镜放得更远了一些,让背景中的飞机多了几架,前排的士兵多了几个。

王良明生怕武藤会半儿‘杀回来’,连忙先合上了日记本,仔细听了听,外面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这就是,武藤中常常提到的,所谓‘良心飞行队’?

想着这些,让王良明不禁有生气,手上也不耐烦地加快了速度,一连将本翻过了好几页。

原来,他每天在写的是日记。王良明来了兴趣,凑到跟前,仔仔细细地阅读起上面那些自己并不能完全读懂的文字。

新的一页,依旧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钢笔字。王良明凑到跟前,仔仔细细阅读着上面记述的故事:

照片的右上角,则用一行黑字迹标注:帝国陆军华北师团第五一七陆航编队四分队合影。

[昭和十四年,支那北平に到着する,ル沟桥事件後2年……]

那几乎就像铅印来的手写日文十分工整和清晰,但王良明也实在没有能力,去理解那些除了和国文相近字符之外的假名了。他唯一能的,只能是从那些‘汉字’中,大致去猜测武藤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昭和十三年,ベルリンドイツ军事学院に行く,飞行知识を学ぶ,暇があればフランクフルトに行くつもりだ。]

军事学院,学习飞行知识。这句话的意思,王良明倒是猜来个大概齐。但他还是很疑惑,不知后面的话,是否指男人闲暇之余,去过了什么地方。

“哦,原来是卢沟桥事变两年后,是一九三九年啊。”王良明自言自语,心中的一窝火也平息了来。

[昭和十一年,满洲国に到着する,しく豊かな土地,未来はもっとしくてほしい……]

因为距离拉得太远,这照片反倒让王良明分辨不太来,武藤是里面的哪一位。

王良明望着那张照片,端详良久,也没琢磨什么更多的名堂。于是,他便继续往后翻那个小本,希望能‘图索骥’更多的蛛丝迹。

应该是这个意思吧?王良明暗暗忖度着。不过,他又不大理解,这句“未来………”什么什么的,所指代的,又是什么呢?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他以为,这画工可实在不敢恭维,比男人在画册上画的那些战机素描、以及给妹妹的静描写示范差得太远,大概应该是在绘画起步阶段的作品。就像现在的妹妹一样,能‘拿手’的所谓‘大作’,都由歪歪斜斜的线条拼凑而成,夸张得有些可

,未来,满洲国,”王良明自言自语:“这是说…东北是个丽的地方?”

王良明白了照片上的男人一,继续看向了另一张。

确认了这一状况后,他才得以放心,继续向后翻看那本日记,试图多了解一男人的过往,从而在将来跟男人相时,能不总被动地被男人玩掌之间。

可话虽是这么说,‘支那’两个字大刺刺地跟那里摆着,让他依然觉得太过扎


【1】【2】【3】【4】【5】【6】【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