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dang妇jin化论二(1/1)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017 化论·二

1998年初,我有了自己第一台相机。

那是台黑乎乎的柯达傻瓜,虽然功能少,可也比大舅送我玩的老苏联产Fed5好作得多,至少了说明书,轻巧便携,换胶卷方便,足够我打发时间。

这台相机一直陪伴我到三,用定时自拍记录我整个少女时代,甚至记录我第一次穿婷衣的模样,我还大大方方送到冲印店去洗来偷偷欣赏。半学期,它被一台联想数码傻瓜机取代,这就更方便我拍如今福利娘式的照片,存在,自我欣赏。

引到那位摄影师的照片也是这台联想拍的。

还记得那相机时价2500,以当年价来看并不便宜。妈妈以为给我这个能让我喜望外,实际上我哭笑不得,因为这个价格买诸如佳能尼康一类的牌,能买到价比相当的。那时我手中的日常消遣杂志早从《当代歌坛》换成《新》,对各摄影设备评测熟稔于心,跟家里表过想要个数码相机的想法,想等成绩提,有底气了,再跟我妈要我挑细选看上那台。

我妈是我的,是想给我惊喜的,可我想要苹果,她给了我香蕉,我咽绪,装作兴,把那台又厚又续航能力奇差的联想当宝贝。

在拥有相机之前,我的伙伴是报纸、杂志和书籍。电视报上的连载,《读者》上真真假假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里面叶永烈老师的科普,伴随我留守的时光。

我妈很愿意买书给我,对我看书很满意,因为有了书我就不会很闲,不会在周末跑到小卖铺使公用电话给她打传呼,等她回电话,问她来不来看我,接不接我回家那座在城里我却没住过几次的房

很多时候我是等不来回电的。等不来,我就在小卖铺门等一整天。

后来我不等了,等也没用,回家看书吧,书里的知识至少不会像那些传呼一样打去无回音,而在我未来的生活中起了很大作用。老实说我现在很多常识都是当年《十万个为什么》告诉我的,小时候取的知识吃老本吃到现在,你想想我究竟看了多少。

书看得多,难免看杂,家里的书也总有看完的时候,我就到找书看。书荒到极致时,我连雪糕包装上的料表都能研究一会儿。

忘了在哪个亲戚家要卖废品的书报堆里,我找到两本书,一本《新婚必读》,当年婚姻登记钱即可购,另一本是个摄影集,不穿衣服的人艺术。

它们是我启蒙教材和摄影参考。

谢《新婚必读》让我学会避!它里面的知识虽然全面,却极为笼统,怎么说呢?就是它告诉你,可没写要来来回回,没提及与快,说白了只告诉人咋生孩就完了,至于享受,两自己研究去吧。

至于那本人摄影,后来我力行地去印证它是门艺术,的艺术,吃了它的红利,也吃了它的亏,在那个影响我终的摄影师上。

2008年,我认识他的第四年,离开他的第二年,他把我的暴照片生成图片网址,顺着我BLOG友链接四贴到我朋友博文方留言区,甚至我搜狐blog小号上的友链朋友也未能幸免。

我愤怒到极致,也无助到

友链中有一位是我哥的男朋友。他安抚我说别生气,大家都知你是什么人,你就是开放,会拍这些照片一也不稀奇,大家不会多想,何况照片拍得很,他第一次见女孩就是我,他还觉得蛮幸运。

我跟他说,他给你发的只是我搔首姿的那些,为的是看我作何反应,一旦我的反应不是他想要的,他就要把掰来了。

他又问那照片他怎么拿到的?

我呵呵。

那些看得过去的,有的是我主动发给他的,有的是他亲手拍的。那些辣睛的,是我在宁波他助理时,拍来发给我异地恋男友的,都存在工作室我用的电脑里。他趁我不在或睡觉,偷偷翻我文件夹保存来。

那位基友当时就懵了,问要是他把那些发来该怎么办?

我说,我能怎么办?我也不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