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页(1/2)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啊,咱们现在的日真是很不错了,去年遭灾都没饿死人。

坡老街边的铺里,吴二婶一边包饼一边和客聊天。

这要是以前,像去年那样的旱天气,怕不知要有多少人去逃荒呢。

客也是老东海本地人,对以前灾荒时的景象还记忆犹新,闻言他叹了气。

可不是嘛,我还见过不少人划着小船过海去上南郡,中途遇上大浪,一家都翻覆在海中。

这要是放现在那肯定不会,毕竟官府会开仓放粮,再加上一家人也不都指着一块田吃饭,总有办法活去的。

他这话说得倒不是,现在的东海郡是大雍工业的中心,大小场坊遍布,单纯依靠田生活的家并不占多数。

坊工虽然辛苦,但给的薪酬足够养活自己的和家人,所以很多人都离开老家前往城镇寻求机会。

幸好有农机车,不然人丁不够地都不过来。

为了保证粮供给,郡府每年都要向公库中存储一定量的粮以应对忽发灾,这些粮摊丁亩,农就算都去场坊工,该的粮还是要的,官府也会给一定的银钱补贴。

这个时候,农机车就派上大用场了。

农机车虽然速度比不了汽油车和柴油车那样风驰电掣,但胜在燃料价格低廉,力气大且易纵,一个人就能完成一大片田地的耕

吴二婶家的吴二叔现在就在这个行当。

当年冉昱和陈颖达跑去荷叶村实验农机车,吴二叔一就看中了这个宝贝,不但成为村里第一个学会作农机车的人,还自掏腰包订购了东海品的第一批农机车。

因为他作农机车的技术极好,翻来的田地又快又平整,于是吴二叔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耕田好手。

这个招牌可不只是个名声,每到农忙时节总有人找上门,请他去自家田地帮忙耕。这些人家大多有在场坊里工的,平时家计宽裕,宁愿钱也不想耽误场坊的活计,雇佣吴二叔帮忙田十分划算。

于是这个生意便去,而且还逐渐扩大,现在已经成了吴家人的主要营生。

吴二婶再也不用在农忙时回老家帮忙地了,现在的她可以安心在坡忙活自己的小间,见着比刚开店的时候更加从容丰

广播里说湖溪化厂又研究了新的料,专门用在菜地里的,施用了之后菘菜能找到十几斤,一颗能以前好几颗呢!

客指了指店放着的小小收音匣

湖溪化厂可是真厉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1】【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