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是站在统治阶级角度讲的。假如你是一位皇帝,是愿意统治一群文浩呢,还是一群他们?而现在我们就是统治阶级,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想清楚。”完成了和金河帝国的谈判,洪涛已经把大宋当了自己的国家。政治、经济、农业、国防、城市建设、
通建设都可以仿照金河帝国的模式
行,不用另外费脑
琢磨,唯独有一样东西他还拿不定主意,就是教育,准确的说是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怎么了?有了金河帝国的援助,老师肯定不缺,不敢说每个村都一所公办小学,至少每个县
几座是没问题的。钱什么的更不是问题,洪涛穿越过来之后,很少在钱上面发过愁。就算没有金河帝国支援,只要他肯舍
脸来去南方沿海城市里走一圈,海商们的捐款就够建立小学的了。有钱有人,普及教育还算是大问题吗?
在洪涛看来,如何定位大宋帝国在教育上的投资力度,是一个很微妙也很重要的大问题。普及教育是越多越好吗?全民扫盲是扫的越净越好吗?答案恐怕是不确定的。
教育是国之本,这个定义肯定没错。当年普法战争结束之后,
为德意志统一的奠基者、普鲁士军队的领导者、总参谋
齐就说过这么一句话: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这句话的背景就是德意志的崛起,当普鲁士还在赔偿款赔款给拿破仑时,每年却节衣缩
的拿
大量资金投
到国
的学校建设上,从小学到大学都毫不吝啬。他们把未来的战略定位于国民素质教育上,这一条政策德国人始终
持了
来,也让德国受益了很久,成为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可以说德国真正
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
但教育也是个洪猛兽,这个定义听上去有
不可理喻,但实际上被这
猛兽吞噬的例
数不胜数,包括中国自己也尝过这
猛兽的滋味。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复杂了,而且在这时候,教育问题就不再单纯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任何一个想工业化的国家,首先就得有与工业化
程相匹
的教育基础。因为没有足够多受过教育的工人和知识分
,工业化就只是一句空
的
号。总不能指望着让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渔民、牧民、猎
去当产业工人和工程师吧,科学家就更别提了。
可是从政府统治层面上讲,教育过于普及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民越蠢就越好统治,这玩意是真理,不在任何政治
制
都适用。
远的不说,就看近代史。北洋政府在教育上不可谓不用心,它在当时那恶劣的条件
,也仿效普鲁士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并且搞得还很成功,教育
来一两百万小学生和成千上万的留学生。但是结果呢?正是这些小学生和留学生成了后来推翻北洋政权的骨
力量。历数之后的几十年间,看看活跃在政治舞台和革命阵营里的人,绝大
分都是北洋政府教育
来的知识份
。
再看看前苏联,它的教育系不能说世界第一吧,也得是前三名里的。当西方国家的
等教育还在收取
额学费时,前苏联的大学不光免费,还给补贴。最主要的是这些大学面向全
国民,只要你考得上,不分家
都可以就读。
在苏联刚刚建国时,全国总共只有二十多万人受过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但到了一九八四年,全苏联总共受过
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
数量翻了一百七十多倍,达到五千多万人。当时苏联的人
数量只有二亿多,要是再把受过初等教育的人
加
去,整个苏联基本就没有文盲一说了,这也是苏联能迅速
大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在苏联解前这段时间里,最恨政府的人是谁呢?和北洋政府一样,就是那些被政府教育
来的知识份
,前苏联的解
也正是这些人推动的。
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越是受过
等教育的人脑
就越不容易被忽悠。他们可以自主的分析政府的执政状态,一旦觉得不合理了,这知识分
不会像没受过教育的人一样逆来顺受,他们总想改变不合理的现象,而且他们的办法很多。用俗话讲,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
大宋目前准确的说,还是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